名胜古迹

分享

  新野历史悠久,古称贵地,它北依宛洛、南接荆襄,面积1062平方公里,沃野百里,八水竞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称”,有刘备屯兵新野时与诸葛亮运筹帷幄商谈军机大事的汉议事台,有世界上最小之城关羽拴马之地汉桑城,另有太子阁、光武台、挂剑树、邓禹台、召父渠、荐贤岭、拦马桥、打鼓冢、火烧新野遗址、凤凰山遗址、汉津码头遗址、新都故城、汉棘阳故城、诸葛庄遗址、汉朝阳遗址、来歙故宅的自流井、前高庙祖师庙观、岑公祠、水府庙等。1992年,新野被列入河南省“三国旅游线景点”之一,现在筹资开发兴建“三国旅游区”。


  一、文化遗址:


  新野发现最早的人类遗迹为距今四千至六千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共有19处,白河两岸有车儿湾、光武台、马鞍山、下凤鸣、邓禹台、下河村六处


  凤凰山遗址。位于歪子乡寺门村北的土岗上,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


  二、故城遗址:


  西汉初年,境内曾置有新野、棘阳、朝阳、新都和育阳5县。


  三、水利遗址:


  “召父渠”座落在今沙堰镇西南白河故道的拐弯处,是西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广集群众兴修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工程。


  四、古迹:


  新野的寺观、庙宇等散布于城乡之间,但因年久失修,除议事台和汉桑城之外,均已拆毁。


  五、古墓葬


  曾国贵族墓:位于南关小西关,为春秋早期曾国奴隶主之墓葬。


  乱冢汉墓群:共有26个墓冢。每个占地约百余平方米,此墓为东汉皇室之墓冢。


  六、石雕、石刻


  樊集汉墓群甚多,出土的文物以汉代画像砖为多,其中泗水捞鼎、车骑、狩猎、宴乐等画像砖,质地优良、画像逼真,对研究汉代文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历史文物]


  主要有距今50万年的古化石,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春秋时期的曾国铜礼器、国家二级文物明代御杯“一捧雪”,汉代“杂技汉画砖”等。


  传世文物“一捧雪”,经故宫鉴定,玉料出自新疆和田,为明代玉器之珍品,属国家二级文物,现存于歪子莫李营村,已传世400余年。玉杯“一捧雪”,是明朝嘉靖年间太常寺正卿莫怀古的传家瑰宝。玉杯通体为白色,略透淡绿,雕刻精美,造型奇特,口径7厘米,深2.5厘米,壁厚0.2厘米,杯身琢出一剪梅枝攀缠,17朵梅花形态各异,含苞待放,吐蕊滴翠,巧夺天工。杯内斟酒,呈雪花飞舞的奇观,故名“一捧雪”。因为玉杯“一捧雪”为稀世珍宝,明朝宰相严嵩就假借皇帝的名义胁迫莫怀古交出玉杯。莫怀古的夫人李雪艳为护宝而被逼身亡,其家族为保护玉杯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酿成了明代十大奇案之一。被后人编成戏剧《一捧雪》传唱。北京京剧院在1988年整理成经典京剧《一捧雪》在京公演,轰动全国。莫怀古几经辗转,来到新野,隐居下来。后世子孙为不忘祖先,改姓“莫李”。传家宝“一捧雪”世代被传承珍藏。


  [主要景点]


  议事台


  三国时,刘备在新野屯驻期间,常在南城门内一台与孔明、关羽、张飞磋商军国大计,时人呼此台为议事台。议事台为长方形,南北长80米,宽4米,高5米,砖石结构。向上看建有一座双层八角阁楼,上层八角上各盘一条栩栩如生的陶质神龙,上下层角端均饰有镇海祖像和祥瑞异兽,凝视着八方。阁楼屋脊中心为宝顶葫芦型。这里有石桌、石凳正好容四人对座交谈。据传说,台基高三丈六尺,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天,楼修八角,示八卦之意,当时诸葛亮在此外观天象、望气脉、日夜运筹,辅佐刘备复兴汉室大业。阁楼屋脊上的八条神龙,是诸葛亮为防御火灾而特意设计的,这八条龙面对八方,哪方烧大火,哪一方向龙头就会自动喷出水来。所以当年火烧新野时,新野满城起火,上下通红,全城房屋尽成灰烬,唯独议事台一无所损。现存议事台,乃后人重建,八檐八柱,巍峨壮观,为游客的必观景点。


  汉桑城


  高约丈许,周约数丈,青砖砌筑,上有堞垛,状若城墙,内有古桑一株,乃三国时关羽手植,汉桑城即由此而得名。城墙迎日面树碑勒铭,记述城桑来历。此城乃世界最小之城,实为凭吊三国旧事的绝好去处。


  邓禹故里


  东汉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新野三泉陂村人(今名板桥铺,属城郊乡),村边有其后人所立之“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楼,至今犹存。近年来回新野寻根祭祖的海内外邓姓传人,无不亲临祭吊,追怀先祖。


  邓禹故里碑是记载东汉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故居地的重要实物资料。该碑高2.56米,宽0.97米,由整块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间刻“汉高密候邓元公故里”九个大字。碑文曰:“公讳禹,字仲华。东汉中兴,功盖诸将。始封梁候,继封高密候。永平元年薨,谥曰元。其故里在新野东北乡三泉陂,厥裔蕃昌,世守勿替,邑之人恒景慕之,标公爵氏,特建木坊于道旁。余公馀诣访,得晤其五十八世孙广东候补吏目前署香山司巡政名坤载,述坊年久倾欹,愿立碑以垂不朽,余掭笔立书,永成文献之—证云。清咸丰六年新野知县倪正钧立”。


  1979年新野县文化部门访得此碑,遂由县政府于1980年11月20日在原址重修。重修后的碑楼为砖混结构,座北向南,高4米,中间嵌入原碑,东西两面有汉代青龙、白虎图案。背面为《东汉开国元勋邓禹故里碑重修记》,简述了邓禹生平及古碑失而复得重修事宜。


  汉画砖


  上绘汉代杂技、舞乐百戏、著名历史事件等。全县各地时有出土,是研究汉文化的珍贵资料,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教授 认为整个新野是一座民间博物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