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回暖向好
新野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回暖向好
(2023年10月29日)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运行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部门、乡镇鼎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强化监测调度,勇于攻坚克难,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回暖,稳中向好的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新野县实现GDP总量241.4亿元,13县市区中居第5位,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居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增长1.4%,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居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7.4%,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居第3位;第三产值增加值132.5亿元,增长5.1%,居第8位;三产结构比18.1:27:54.9。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趋稳向好。前三季度,全县GDP同比增长4.8%,高于上半年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增长7.1%,与上半年持平,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较上半年前进1个位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高于上半年1.0个百分点,居全市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居全市第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7%,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位,较上半年前进1个位次;一般预算支出增长3.5%,居全市第8位,较上半年前进5个位次。综合来看,全县GDP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居全市第6位、第5位、第7位、第3位,稳居全市前列。从支撑数据看,农业总产值增速1.5%,高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较上半年前进1个位次;工业增值税增速107.2%,高于全市13.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7位;基础设施投资增速24.0%,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17.0%,高于上半年1.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较上半年前进3个位次,对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为元-9月经济持续回暖向好打下了基础。从纵向对比看,在市公布的27项经济指标中,与元-8月相比在全市位次提升较大的指标有3项,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市第3位,上升10个位次)、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全市第4位,上升5个位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8位,上升3个位次)。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2.56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粮食有望丰收,累计实现粮食播种122.74万亩,其中,夏粮80.34万亩,增长4.99%,秋粮42.4万亩,增长3.08%;夏粮总产量34.69万吨,预计秋粮产量16万吨左右,与去年同期比,呈增加态势,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趋缓,牛出栏4.58万头,增长0.66%;猪、羊、家禽分别出栏16.91万头、9.7万头、172.27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9.42%、-26.51%、-34.4%;禽蛋产量1.46万吨,下降14.1%。
(三)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市1.4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看,前三季度,规上农副食品加工业保持迅猛的增长态势,规上纺织业、规上光电电子信息业、规上智能玩具制造业均保持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稳定增长。其中,规上纺织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5%,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个百分点;规上食品加工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25.7%,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6个百分点;规上光电电子信息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1%,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规上玩具制造业累加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7个百分点。从支撑GDP的三大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4%,高于全市18.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增长7%;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7%,高于全市7.9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重较大支撑明显。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高于上半年1.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8%,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3.4个百分点,占总投资比重达66.4%,拉动全县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0%,较1-8月加快4.9个百分点,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3.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53.0%、400.9%和137.9%,增势迅猛。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4.0%,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8.6个百分点,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1.9个百分点。全县基础设施项目开工活跃,资金保障加力,住建局第二、三水厂扩建项目、军民渠污水处理厂、老干局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建设项目等一大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极大带动了全县投资的稳定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6.7%,高于全部投资11.3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同比增长44.7%,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1.9个百分点,公路中心S234线宛城新野交界至板桥铺段改建工程、交通局X001线蟒张营至歪子镇段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带动有力。
(五)消费市场需求趋旺。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7.1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9月当月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前三季度,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四大行业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全县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0.5%,居全市第8位;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9%,高于上半年0.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居第4位;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8.4%,高于上半年0.1个百分点,居第8位;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4%,高于上半年2.2个百分点,居第12位。全县消费市场有序恢复,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六)纳统入库持续发力。前三季度,全县严守“先入库,再有数”的统计制度要求,坚持每月15日企业项目入库预研判和25日集中评审制度,千方百计落实奖励激励机制,推动全县入库新开工项目73个,入库项目质量大幅提升。新增入库“四上”企业38个(同比增加13个),其中新增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2个(同比增加2个),居全市第3位。入库新开工项目及新增“四上”企业为我县工业乃至投资、贸易业、服务业持续增长夯实了数据基础,也为更新优化统计名录库项目企业、提升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县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压力巨大,全县上下紧盯目标任务,协调联动合力明显增强,有效遏止了落后指标下滑趋势并实现逆势反转,支撑了县域经济稳步增长,经济发展形势持续恢复向好。但也要看到,全县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还存在着诸多制约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尽管全县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4.8%,居全市第6位,但是距离年初制定的9%以上增长目标相差4.2个百分点,要想决战四季度、确保全年红,四季度面临的增长压力巨大,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经济增长指标存在不平衡。前三季度,尽管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总体平稳、稳定增长,但是部门支撑指标和各乡镇(街道)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存在不平衡。一是个别部门支撑指标落后。交通部门监控的邮政业务总量增速14.8%,低于全市9.1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13位;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6.9%,低于全市4.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11位。税务局监控的商业增值税增速-28.6%,低于全市46.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12位。科工信局监控的电信业务总量增速18.1%,低于全市0.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11位。二是各乡镇经济指标完成进度不一。各乡镇街道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指标完成不够理想,甚至出现负增长。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看,前三季度,增速较高的前3个乡镇(街道)依次是:沙堰镇(35.5%)、汉华街道(34.4%)、城郊乡(19.7%),增速落后的乡镇从低到高依次是:五星镇(4.6%)、施庵镇(5.1%)、王集镇(5.2%)。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前三季度,增速较高的前3个乡镇(街道)依次是:溧河铺镇(8.7%)、汉城街道(7.4%)、上庄乡(6.5%),增速落后的乡镇从低到高依次是:樊集乡(-7.9%)、王庄镇(-7.3%)、王集镇(-6.2%)。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看,前三季度,增速较高的前3个乡镇(街道)依次是:汉城街道(7.7%)、汉华街道(7.6%)、王庄镇(7.4%);增速落后的乡镇(街道)从低到高依次是新甸铺镇(3.7%)、上港乡(5.4%)、樊集乡(5.6%)。
(二)工业生产继续承压。前三季度,尽管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处于全市中上游位次,但工业生产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是工业结构不优。传统纺织业一家独大,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4%,受价格指数影响较大,产值下降较多,龙头企业新野纺织累计产值同比下降13.1%;新兴的光电电子信息及智能玩具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3%、1.5%,拉动工业经济增长有限,比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是企业利润总额下降明显。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82.9%,较上半年下降20.6个百分点。三是传统工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纺织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和价值链低端,发展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对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影响较大。四是新进企业质量不高。新落地大个工业企业较少,缺乏行业龙头型、带动型企业,现有多数中小企业发展潜力有限,增长相对乏力,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
(三)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一是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4%,低于全部投资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80.2%,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拉低全县投资增速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分别下降79.5%、89.2%、57.7%。二是项目储备及总投资呈下降态势。本年新开工项目73个,较去年同期减少19个,同比下降21.9%;本年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同比下降59.0%。三是项目投资凭证收集整理难度大。自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实行凭证全覆盖以来,有凭证才能报数是硬性的要求,实际建设中,部分项目资金支付滞后,加之部分项目投资凭证收集整理难度大,不能在上级要求的时间内及时提供,严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三、下步工作重点及措施
四季度是年度经济目标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要抢抓当前有利时机,紧盯目标、精准施策,苦干实干、责任上肩,全力以赴决胜四季度,确保全年胜。
(一)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咬定全年目标任务,盯住影响经济发展提升的关键领域,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走势的跟踪、监测、分析,及时把握经济运行存在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早预判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密切关注用能趋势,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分析研判生产经营中的动态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研究应对举措,提前做好风险化解,全力稳住优势指标、提升中游指标、突破落后指标,集综合研判之力,集部门支撑之力,确保经济运行“全年胜”。
(二)全力以赴大抓工业。加强对工业经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力度和精准调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确保企业稳产达产。大力培植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智改数转”,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生产种类、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进实现产业发展提速升级;要持续抓好产业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腾笼换鸟”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含金量。
(三)着力增强投资后劲。一是紧盯开工计划,狠抓开工入库。紧盯2023年第四季度新开工项目,抓紧抓实重大项目,特别是发改、财政等重大亿元以上开工落地项目,抓紧纳统入库,充实投资项目库。同时,不断强化统计业务指导工作,确保已开工项目及时入库,应统尽统,为全年投资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二是明确目标责任,加大项目储备。认真梳理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实际开工项目或者年内有望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清单,充分利用投资年报上报机会,建立重点项目联系责任制,全力以赴推动项目落地,增强项目的储备能力,推动全县投资增长新动力。三是做好凭证收集整理工作,如实反映投资进度。要进一步重视投资凭证工作,提早做好投资进度凭证的收集和审核工作,掌握建安投资形象进度法凭证的要求和标准,依法依规做好统计数据的上报工作,确保在库项目本年完成投资数据能真实准确反映项目的投资进度。
(四)狠抓落实纳统入库。新开工项目入库和新增“四上”企业入库关系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强化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主体责任和行业牵头责任,利用年报及明年2月报入库的有利时机,提前谋划,精准对接年度拟入库企业、项目情况,提前做好入库资料准备工作,确保达规企业应入尽入,新开工项目应统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