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2024年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一)落实免试入学规定。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综合考虑适龄儿童人数和分布情况、学校布局、学位数量、交通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片区范围,确保招生学区无缝衔接,实现相对就近入学。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严禁通过笔试、 面试、面谈、评测等形式选拔学生。
(二)坚持公民同招政策。严格落实中央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的规定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全县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按照批准的招生范围、招生计划进行招生。
(三)规范招生入学行为。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针对招生入学重点环节,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全面排查,坚决纠正各类违规行为,确保全覆盖、无遗漏。主要包括: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不得将各类竞赛证书、学科成绩、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的条件和依据。严禁通过集团化办学变相抢挖、签约、圈占生源或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名义“掐尖招生”;严禁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关联的“捐资助学款”“共建费”等;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口头承诺或签订录取承诺书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杜绝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违规跨区域招生,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及乱收费等行为。
(四)强化招生信息公开。主动加强信息公开,增加招生入学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县教体局将提前通过微信公众号、新野县政务网、张贴公示公告等多种方式公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学区划分范围、报名条件、招生程序等群众关心的重要信息;建立响应机制,设置招生热线,指导城区热点学校对社会和家长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予以回应、面向公众公开声明。各中心学校、城区各中小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招生入学热线并向社会公布,畅通政策咨询、举报申诉等渠道。建立完善舆情应急处置方案,提高快速反映能力,切实维护招生工作的正常秩序。
(五)优化招生入学流程。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效能的政策部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一件事”改革,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统一使用河南省义务教育招生管理服务平台,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网上办理,进一步优化登记入学等工作,便捷招生入学流程,减轻群众负担。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材料,严格按照学籍信息采集表内容采集信息。严禁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等情况。
(六)保障特殊群体入学。县教体局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残疾儿童、公安英模子女、现役军人子女等特殊群体入学保障工作,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应入尽入。要严格落实“ 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切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简化回乡创业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流程,畅通入学渠道,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不能到普通学校就读的统筹安排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校就读的安排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依法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我县残疾儿童入学率逐年提高。对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子女、符合条件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及其他各类符合优抚条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优待政策,热情做好服务,妥善安排入学。
(七)加强学籍管理。充分发挥学籍管理系统在治理择校问题上的基础性、机制性作用,通过学籍管理及时掌握学生流动和辍学情况,为全面实行就近入学、加强控辍保学提供技术支撑。严格落实学生“人籍一致,籍随人走”要求,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重复建立学籍等现象,严禁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教体局将加强学籍管理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学籍管理员开展学籍管理业务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