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召开“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会(前高庙乡专场)
9月20日,新野县举行“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会前高庙乡专场,前高庙乡有关负责同志就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向媒体记者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工作做出介绍。
近年来,前高庙乡党委、政府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依托当地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等,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乡村丰内涵、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持续做大做强黄酒特色产业。前高庙乡持续围绕黄酒特色产业做文章,积极探索黄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帮带模式。不断加深与郑州大学医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南阳科学院、省内外黄酒协会等机构和全国各地黄酒酿酒大师的产学研互动合作,培育人才,提升品质,开发新品,把古法酿造技术与现代科技深度结合,新研发黄酒品种8个,受到市场欢迎;支持全乡重点黄酒企业做强做优品牌,挖掘黄酒文化,提升黄酒品牌影响力,狄青黄酒新增“中华地标美食经典品牌”、“河南省老字号”等荣誉称号;依托尧宝黄酒筹资新建共享共用的黄酒标准化生产线,黄酒产能持续提升;乡政府牵头黄酒企业和负责人参加全国各地黄酒节和展销会,与全国酒企和专家交流学习,提高新野黄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黄酒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因地制宜厚植乡土产业优势。以和旺农牧、利华集团和振华合作社等新农主体为依托,持续打造生猪、肉牛、蛋鸡养殖和花生、有机白小麦种植带,促进“一村一品”做出成效,增加集体收入,实现强村富民。持续建好乡村振兴产业园。以做好唐河复航工程港区物流园规划和复兴龙潭工业园为基础,持续建好前高庙乡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初加工、玩具制造为特色的前高庙乡乡村振兴产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12家,正在洽谈3家,带动本地就业300余人,园区已调整用地指标200余亩,备足发展空间,持续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增收。
聚焦基础提升补齐发展短板。围绕黄酒特色小镇建设目标,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以乡便民服务中心重建投入使用为引导,加大全乡17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通过内争外引强化筹资筹款,每年新硬化道路5公里以上,新建文化广场2处,改造危桥3座以上,持续打通乡村断头路,逐步实现村村亮化、绿化、保洁全覆盖;筹资新建集镇商贸中心,规范集镇秩序,加快推进高庙到龙潭港区一体化发展,促使集镇和乡村基础规划、道路、排水、绿化、亮化、环境整治、文化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聚焦群众关切解决民生短板。随着下半年即将实施的1.5万亩高标准农田,全乡6万亩耕地将实现高标田建设全覆盖,农业基础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得到大提升。今年7月中下旬,在各级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该乡顺利经受了50年一遇的唐河洪水考验,期间我们全力以赴,及时抢护堤坝和排涝减灾,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将洪水带来的各种损失减少到了最小。围绕灾后重建,该乡及时对接谋划申报了唐河防汛能力提升、灾毁基础设施重建等一批群众关心的项目。此外,乡卫生院提升、农村电网改造、中小学基础设施提升、养老中心等民生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持续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全年持续开展“六清”、治理“六乱”和“六大专项行动”,继续实施每周二、周四的“清洁家园日”集中活动,坚持日常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优势,在党员认领工时制度的带动下,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营造人人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
抓实安全生产,筑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针对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燃气安全、防溺水、食品安全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提升了各企业、各单位安全生产意识、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了全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抓牢社会治理。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全面提升平安建设工作水平,突出抓好治安防范、技防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六防六促”常态化开展、全科网格化治理、完善“警司访+”等专项重点工作,不断培育文明乡风。持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各村文艺队进行文艺表演,并邀请县、乡文艺队共同参加演出,勉励优秀学子和教师,弘扬好人力量,传承好人精神,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时代新风,培育文明乡风。
下一步,前高庙乡将立足自身优势,以产业振兴为重,以项目建设为要,以群众满意为本,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村农业发展,着力群众增收致富,持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问题1:请问前高庙乡抓特色抓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有哪些措施?(前高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明浪回答)
一是依托区位优势,吸引产业集聚。以唐河复航工程港区为基础,建设前高庙乡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初加工为特色的前高庙乡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复兴乡村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龙潭老工业园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和特色产业增产增收,已入驻企业12家,带动就业300余人,持续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前高庙乡立足当地,积极探索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基本实现一村一品发展路径。逐渐形成了:(1)以龙潭狄青黄酒、尧宝黄酒、永明黄酒、珊珊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和农文旅一体的乡村旅游业,覆盖龙潭、信坡、下庙、王祠堂、时楼等5个村;(2)以和旺农牧为龙头的畜牧养殖业,覆盖闫坡、徐寨、郭湾、高营、河北、下庙等6个村,生猪、牛羊、蛋肉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3)以新疆利华集团为龙头的规模化种植覆盖张庄、任桥、王套楼、下庙、信坡、东高营等6个村;(4)以振华、振芳农作物种植合作社为龙头的茅台镇酒企专用红缨子高粱、有机白小麦特色种植产业覆盖焦岗、王楼、闫坡、郭湾、东高营、前张楼、张刘营等7个村。
三是发挥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去年以来,已签约项目8个,其中纺织服装企业2个(紫妍服饰、玲信服饰),玩具制造企业3个(星飞扬玩具、三丰玩具、速佳科技玩具),大健康项目1个(仲饴堂健康产业),预制菜项目1个(川菌农业科技),光伏发电项目1个(宸冉新能源)。洽谈成熟拟今年落地项目3个,汕头市澄海鑫艺玩具、汕头市澄海星之迪玩具、东莞胜诺五金制造等。此外,积极申报专项债项目2个,谋划国债项目2个,黄酒乡村振兴产业园专项债项目待发行实施,全力服务好唐河复航、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企业问题调研解决日”等活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问题2:请问前高庙乡今年在民生实事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前高庙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孟昭阳回答)
一是聚焦基础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2024年,筹资300余万元建设乡便民服务中心及其配套设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即将开工建设徐寨、郭湾两个村跨老龙沟桥梁重建项目,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筹资200余万元新修建通村组道路5公里,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筹资75万元,修建文化广场并提升周边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增林网100亩,申请森林乡村1个;投入100万元对部分中小学教学楼和住宿楼进行修缮改造,提升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和学生安全住宿水平;投入600万元建设乡卫生院病房楼及乡村两级医共体建设项目即将开工,提高群众医疗保障能力。截止目前,10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已完成7项。
二是聚焦惠民实事,保障体系持续健全。坚持老有所依,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乡参保率持续提升。确保幼有所学,全年发放各类教育补助40多万元;雨露计划惠及37名高职高专在校生。实现病有所医。全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软硬件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开展免费体检、义诊、“两癌”筛查等活动,覆盖1.5万余人次。
三时聚焦民生呼应,惠民宣传深入民心。群众诉求应处尽处。前高庙乡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对群众诉求严格落实“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的办理原则,全面强化办理质量。2024年以来,通过12345热线平台受理群众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持续提升。政策宣传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医疗参保、两癌筛查、养老收缴、安全教育、社会科普等各类活动开展民生政策宣传。2024年以来共开展户外集中宣传活动6次,发放传单3000余份,常态化利用乡村电子显示屏、村广播、微信群等方式开展民生工作宣传,惠民政策宣传深入人心。
问题3:前高庙乡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前高庙乡副乡长白霄宇回答)
一是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的全科网格化治理。大力推行网格员“一员多用、多员合一”的“六大员”模式,即:安全隐患排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民情民意收集员、法治教育宣传员、特殊人群关怀员、重大险情报告员,推选优秀网格员为后备干部和预备党员,积蓄乡村治理后备力量,让网格员在办实事、解难事中赢得群众信任,筑牢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
二是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要求,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结合“六防六促”常态化开展,坚持乡村两级周研判工作制度及重大节日排查、重点部位与重点问题排查制度,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早防止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积极发挥村级矛盾化解“三理”室作用,把基层矛盾排查化解调处工作重心前移,做到矛盾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去年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1起。
三是多措并举推动平安建设。通过开展“反电诈”、反邪教、反恐防恐、扫黑除恶、禁毒铲毒、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等工作,组建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构筑了乡、村、组三级防范网络,极大提高了治安防范能力。“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台平稳运行,实现了政府所在地、乡主要干道、村主要出入路口视频探头全覆盖,有效地维护了全乡社会大局稳定,持续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