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方面的问题和建议”提案的答复
孙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方面的问题和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豫办〔2021〕29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人社局依法有序的推进新野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人社局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如下:
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
农民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级工会不但要充分重视,而且要转变过去工会搞职业培训的观念和模式。农民工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培训,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真正实现“让农民工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协调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在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方面尽快出台政策。
二、随机应变,因人施教。
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开课时间上可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自学。
办学对象要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当前培训的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办学方法要多元化。一是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企业参与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当逐步建立起“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办学内容要实用化。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始终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农民工的培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举办大赛、营造氛围。
2024年4月29日,南阳市召开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南阳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正在等待正式文件的下发,依据市局文件要求,鼓励行业部门开展行业内的各种技能竞赛,积极的宣传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形成社会共识,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成才观,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引导人们对技能人才的尊重和推崇,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认同。
2024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