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案的答复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县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4-12-30

李红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非常及时、中肯。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专门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予以研究落实。

  “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近年来,我县一直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坚持统筹推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虽然现行标准下脱贫任务已经完成,但仍需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充分认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将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常态实施,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做好铺垫,又要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在接续推进中,要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提升诸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包括低收入人口在内的全体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二,抓好产业振兴,提升农业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农业是关乎百姓饭碗和亿万农民生计的民生产业。抓好产业振兴、推动产业兴旺,是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牢守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现代化。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稳住耕地,确保粮食供给不出问题;另一方面,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推动农产品供给在确保“有”的基础上向“好”转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此外,还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乡村蕴含的发展潜力,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第三,用好系统思维,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要用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统筹把握、协调推进、综合施治,准确把握客观实际,把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民增收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和进展,兼顾推进乡村治理的速度、力度和进度,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起适合农村特点的、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使各层次、各方面、各要素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四,找准重点发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还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都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要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破除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要发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实现乡村资源要素内在价值,通过挖掘乡村多种功能,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城乡平衡充分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推动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新野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