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 重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

新野县“十五五”旅游发展规划

来源:县文广旅局 作者:县文广旅局 时间:2024-12-30

  新野县“十五五”旅游发展规划

  (2026年-2030年)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十四五”以来,新野县不断强化政策引导与扶持,积极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稳步推进景区景点开发,大力提升旅游市场开发水平,全面完善接待服务体系,全县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旅游项目投资、旅游接待量、旅游收入都实现了稳步增长,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新时代、新趋势的发展环境,为进一步明确“十五五”期间我县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举措,加快推进全县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承前启后、融合发展、创新引领,特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旅游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深化文旅融合:进一步挖掘新野县的文化内涵,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新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建设我市文化旅游强市战略要求,以《南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和《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定位和自然禀赋,重点建设新野县游客集散中心暨地下车库、新野县汉华酒厂老厂区更新提质建设项目、圆梦三国古道、新野县阴丽华故里文化园、新野县宛襄古道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新野县王集镇区域文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立足生态优势,突出文旅融合和休闲理念,创新推动全域旅游,彰显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旅产品质量,打响“田园新野”品牌,全面提升新野文旅的美誉度,着力打造区域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十五五”旅游发展具体目标

  1.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发展猴艺表演、槐书等一系列新野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持续挖掘三国文化、东汉文化内涵,推动“非遗+旅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圆梦三国古道、阴丽华故里文化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同时谋划新的文旅融合项目。

  2.推动旅游业全域发展:强化全县文旅资源协同整合,在县级层面重视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将全县优质旅游资源串珠成链、统筹运作,不断提高新野旅游产业的品牌影响力。

  3.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重视特色街区、康养度假村、研学旅游基地等融合型景区建设,开发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

  4.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及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

  5.加强旅游市场营销:运用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旅游市场营销;举办赏花旅游季系列活动:如新野白河湿地公园郁金香展、新野津湾桃花源游园赏花活动、新野上庄画印梨乡赏花活动、新野溧河铺千亩荷花夏季赏花活动、新野白河湿地公园金秋赏菊艺术展;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开拓旅游市场,提升新野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新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一)总体定位

  围绕猴艺文化、三国文化、东汉文化、特色农业,将新野打造成为集观光、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将旅游业培养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新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二)空间布局

  沿103省道为发展方向,从新野北经沙堰镇、樊集乡、城郊乡、县城、上港乡、新甸铺镇到新野襄樊界,该区域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知名度高且交通便利。以该区域为重点发展对象,打造新野旅游精品发展带。

  (三)旅游产品规划

  面向旅游市场需求,围绕猴艺、三国文化、汉文化、非遗产品等品牌,将新野县建设成为国内唯一猴艺文化体验地和三国文化、汉文化游览地;依托自然禀赋,打造区域生态文化康养旅游目的地。

  四、重点建设项目

  新野县游客集散中心暨地下车库建设项目

  圆梦三国古道

  新野县阴丽华故里文化园建设项目

  新野县宛襄古道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新野县王集镇区域文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一)新野县游客集散中心暨地下车库建设项目

  项目选址:新野县西滨河路和书院路交叉口西北角。

  项目简介:项目分为两部分,其中南侧为建筑群体,作为文旅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包含游客服务中心、非遗展示、文化表演、住宿等文化产业,北边主要辅助活动场地、发车位等。项目总体与森林公园和白河滩湿地公园相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以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为连接点,通过观光游览车辐射至新野县县城内主要散乱的旅游景点,包含汉桑城、议事台、白河滩湿地公园、关宿桑、荷花池等。从而达到整合新野县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目的。

  投资方式:向上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

  投资金额:24583.94万元

  建设目标:本项目结合新野县旅游发展现状,统筹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建成一个可为游客提供咨询、购物、展览、餐饮、住宿、车辆换乘、休息等服务功能一体的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加大现状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形成新野县对外展示的窗口。另一方面使新野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外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选择,使旅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民俗等多个方面深入体会新野历史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消费,提升文化影响力。最终使本项目形成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与服务融合的新型游客服务集散中心,盘活新野县文化遗产资源和现有的旅游资源,补齐旅游业发展的短板,为新野县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引导。

  主要项目:本项目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科学,应有中心大厅(中心大厅设置咨询接待区、候车厅、旅游产品展示区、吸烟区、行政管理区、旅游购物区、休闲服务区、医务室、失物招领处、母婴及残疾人专用休息室)、售票区、停车场、A 级旅游厕所等主要功能区。

  (二)新野县汉华酒厂老厂区更新提质建设项目

  项目选址:项目位于新野县汉华路以北,解放路以东,紧邻军民渠和三里河。

  项目简介:酒厂留存的工业遗产承载着上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如煤棚、烟囱、锅炉等有明显的独特的风貌价值,同时建筑风格具有上世纪80年代海派工业风建筑的特征。项目在保留原有框架的前提下,对整体进行了修复和改造,保留老建筑的立面肌理、质感,建筑轮廓线,将耐候钢板这一具有力量感与岁月感的新元素注入,打造极具厚重感的工业园区风格,同时以现代简约的手法处理新元素形成新旧对比。

  投资方式:向上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

  投资金额:15078.21万元

  建设目标:本项目通过对新野县的汉华酒厂老厂区既有建筑、室外空间等进行提升改造,充分挖掘、结合酿酒工厂特有的景观和文化资源,引入休闲娱乐、主题餐饮、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摄影基地等时尚元素,根据使用功能优化建筑内部空间结构和外立面风格,打造一个业态丰富、服务配套实施完善、时尚潮流、充满工业气息和文艺氛围的高品质综合旅游园区。

  主要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建筑7栋,建筑面积9734.24㎡;改建建筑34栋,建筑面积40853.78㎡;绿植面积7136.13㎡;硬化铺装41307.32㎡;以及其他相关附属工程。

  (三)圆梦三国古道

  项目选址:一期项目:选址为三里河两岸沿河,西至新野县三里河(解放路桥),东至三里河(G328大桥),三里河南北(即三里河左右岸)滨河长各约3300米,(两岸总长度共计6600米),总占地约426.13亩。

  二期项目:拟选址为三里河G328大桥往北三里河两岸各3000米。

  项目简介:该项目空间结构为一河、两岸、四区,一带串网。项目位于新野主城区以北的三里河区域,自白河交汇处向东绵延三公里,建设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充分挖掘三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以汉代风格建筑为蓝本,重塑三里河沿线三国盛景。充分挖掘古水道和三国文化的内涵,去寻找历史的“根”,追溯精神的“魂”,以三国时期魏、蜀、吴、燕四个国家的经典历史典故为依托,通过四个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建立及火烧新野等古战场的情景剧还原,使游客充分略领三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将圆梦三国城打造成集三国美食、三国风土人情、三国动漫体验、水上娱乐、景区旅游观光及三国文化体验、文化创意开发为一体的5A级风景名胜区。

  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绿化、亮化、市政停车场、防洪堤改造、亲水走道、三座桥梁建设、一条路、三座博物馆、一座文昌庙、一栋八角楼、古人雕像等。

  投资方式:由乙方和大实业垫资兴建,新野县人民政府提供建设用地。

  投资金额:2.5亿元

  建设目标:以三国文化为背景,以三里河为依托,以汉风建筑为蓝本,以古运河文化为纽带,打造集休闲、美食、风景旅游观光为一体具有三国文化的商业体验基地。

  主要项目:魏国文化展示区、蜀国文化展示区、三国文化广场、吴国文化展示区。

  (四)新野县阴丽华故里文化园建设项目

  项目选址:本项目选址位于新野县五星镇黄营村,省道S244线东侧,距离五星镇镇区直线距离约为5 公里,对外交通便利。

  项目简介:本项目依托五星镇黄营村静美秀丽的田园风光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一个集食、学、游、乐于一体的阴丽华故里文化园。本项目总规划面积50164 平方米(75.25 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六个功能片区:阴丽华文化园、阴丽华故居、乡村民俗区、演武校场、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蛤蟆坑。六个功能片区的合理搭配,让游客一边游览令人舒畅惬意的田园风光,一边感受以东汉时期为主的历史文化典故,同时还可以体验本地的特色民俗文化以及地方美食。另外,多个片区内的游乐设施和亲子体验项目,也为游客带来多方位的娱乐体验。使项目区内有玩头、有吃头、有看头、有娱乐休闲等。

  投资方式:向上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

  投资金额:6952.24万元

  建设目标:本项目新野县五星镇的阴丽华故居遗址为基础,以文化和旅游为抓手,充分将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发展,打造新野县地方旅游产业标杆项目。

  主要项目:(1)阴丽华文化园(2)阴丽华故居修复(3)乡村民俗区(4)演武校场(5)游客服务中心与停车场(6)蛤蟆坑(7)外围配套工程。

  (五)新野县宛襄古道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选址:本项目选址位于新野县沙堰镇西区,东邻省道103线,南距新野县城15公里。镇区内911.5米宛襄古道进行配套改造,镇政府西南角拆迁厂房做为配套停车场,在镇政府周边选择闲置土地较多的区域,规划54071.8㎡建设用地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项目简介:沙堰镇历史文化厚重,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旅游景区。本项目依托沙堰镇毗邻白河的自然优势,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同时结合沙堰镇内一系列历史文化遗址,赋予本项目以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历史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打造区域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本项目总规划面积63901.99㎡(95.85 亩),总建筑面积11116㎡。项目建成后,能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接待服务。做到停车方便、接待周到、游客集散便利、住宿环境舒适、餐饮环境整洁卫生、娱乐休闲活动丰富,全面提高游客的服务体验感。

  投资方式:向上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

  投资金额:9121.98 万元

  建设目标:本项目以新野县沙堰镇的深厚历史文化为基础,以文化和旅游为抓手,全面提升新野县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将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发展,打造新野县地方旅游产业标杆项目。

  主要项目:宛襄古道提升改造、历史遗迹文化展示区(关宿桑及瑞莲池)、游客集散广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驿站、配套服务区以及场地内给排水、电力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

  (六)新野县王集镇区域文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项目选址:新野县王集镇曹集村。

  项目简介:本项目将以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契机、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产业组合,把非农产业的发展作为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进一步繁荣城镇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力争把王集镇建设成一个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环境宽松的旅游景区。

  资金来源:向上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

  投资金额:8286.1万元

  建设目标:本项目依托新野县王集镇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禀赋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在生态观光、农业体验、农事节庆、传统村落、创意艺术、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科普教育、特色文化、民俗文化、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体现地域与文化特色,具有一定市场吸引力。

  项目围绕新野县滨河生态休闲景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建设3A 级景区,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主要项目:游客服务中心、儿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配套服务用房建设、室内游乐场、水上乐园、生态采摘区、果蔬大棚等。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旅游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目标;加强部门协作和联动机制建设。

  谋项目争资金:谋划包装一批文旅项目,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国家高度重视加强文旅融合,河南省建设旅游强省等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府的资金扶持。

  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健全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