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集乡:众人齐心捐款修路 泥泞“水浸路”变致富通途
近日,樊集乡冀湾村上演了一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暖心大戏,曾经让村民们满心无奈的泥泞水浸路,在短短时间内完成了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宽阔平坦、承载希望的致富通途。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凝聚着众多爱心人士对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与无私奉献。
冀湾村地处樊集乡境北部,依偎在白河东岸,全村版图东西延展2.5公里,南北跨度2公里。作为新野赫赫有名的钢葱基地,在樊集乡党委政府与冀湾村支部的持续奋进下,前些年成功实现“路路通”,水泥路纵横交错,贯通全村。但随着钢葱种植规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扩大,大型农业机械往来穿梭愈发频繁,连接农田的道路承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部分路段的水泥路面开始“罢工”,出现坑洼、破损、下沉等状况。尤其是位于村子中心、承担着农田运输重任的关键道路,每逢雨雪天气,便成了一片汪洋,积水没过脚踝,泥泞不堪,村民出行时深一脚浅一脚,苦不堪言,农事活动更是频频受阻,延误农时。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村庄的经济发展,更让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大家对修路的渴望愈发强烈。
2025年春节期间,浓浓的年味尚未散去,冀湾村爱心村民艾保学、徐朝典在村民联络群里发布了捐款修路的倡议消息。倡议一经发出,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艾保学、徐朝典两人率先垂范,归家探亲的徐江华、在外发展的徐全雷、徐书祥、艾福坡等众多爱心人士纷纷响应,踊跃捐款。令人动容的是,村里一些刚刚脱贫、生活仍不宽裕的脱贫户,也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拿出了自己辛苦积攒许久的积蓄;远在千里之外工作的年轻人,得知消息后,通过微信转账、线上支付等方式,及时为家乡修路添砖加瓦。从几十元到上千元,爱心款项如涓涓细流,迅速汇聚。为确保每一分捐款都花得明明白白、用在刀刃上,村里成立了“水浸路”维修组织与资金监督小组。村支部书记徐亚力担任组长,小组成员涵盖公道正派的村民代表、德高望重的乡贤。小组对资金的筹集与支出全程严格把控,定期通过微信群向全体村民公布资金使用明细,大到施工机械租赁费用,小到一袋水泥的价格,都一目了然,让每一位捐款者和村民都能清清楚楚知晓资金流向。万事俱备,“水浸路”维修组织与资金监督领导小组迅速联系经验丰富、口碑良好的施工队。施工期间,村民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主动承担起搬运施工材料、平整路面等重活累活,年长一些的村民则在一旁协助协调施工事宜。大家齐心协力,不分你我。经过几天的连续奋战生产路终于顺利竣工。崭新的水泥路宽阔平坦,不仅彻底解决了村民们长期以来的出行难题,更让农产品运输变得高效便捷,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条路修通的,不只是出行的便捷,更是乡村振兴的精气神,是连接爱心人士与家乡的情感纽带。”村支部书记徐亚力望着焕然一新的道路,感慨万千。展望未来,冀湾村必将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以及各方的大力支持,稳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成为乡村发展的耀眼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