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毕跃杰一行莅新考察调研我县两汉三国历史遗迹 探讨历史文化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
3月15日,应新野县淯湍小麦专业合作社邀请,南阳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毕跃杰一行五人,在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新野县淯湍小麦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赵霞、新野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白焕青的带领下,深入我县两汉三国历史遗迹调研考察,共同探讨历史文化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
毕跃杰一行先后来到沙堰、樊集、城郊、五星、王庄、前高庙等乡镇和县城的汉桑城公园、汉议事台、汉画砖博物馆,实地考察了我县境内的两汉三国历史遗迹及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在淯湍小麦专业合作社,毕跃杰一行听取了我县的县情介绍和淯湍小麦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并就两汉文化如何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融合进行了座谈。
毕跃杰指出:新野有着丰富的两汉历史文化遗存,这些遗迹遗存是其他地方无与伦比的。在特色农产品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上,都可以融入两汉历史文化创意的因素,从而让特色农产品插上文化创意的翅膀。
毕跃杰指出: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给予了特色农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用现代的文化创意思维去和特色农产品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大大扩张特色农产品的产业空间。当得知淯湍小麦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将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注册了“召父”商标时,毕会长表示高度赞同。
毕跃杰说: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对当地的水利和农业生产有特殊贡献,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誉为“召父”。东汉时期,南阳水利事业进一步兴盛,南阳太守杜诗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因此,南阳人赞颂道: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即将杜诗誉为“杜母”,与“召父”相提并论,颂扬二人都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在农产品的包装上,可以融入两汉历史文化的元素。如在包装上使用两汉时期的典型图案,添加关于两汉历史文化的简介,介绍产品的产地与两汉文化的关系,以增加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和兴趣,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开发与两汉历史文化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将自己生产的小米、绿豆等农产品包装成具有两汉文化特色的礼盒,与特色农产品一起销售,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一天的考察使毕跃杰一行深刻感受到了新野两汉文化的历史厚重和无限魅力,沿途看到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勃勃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家表示,此次新野之行收获颇丰。两汉文化的深厚底蕴,仿佛让人穿越时空,触摸到历史的脉络,那些古老遗迹与典故承载的文化价值,是新野独特的精神瑰宝,值得深入挖掘与传承弘扬。而现代特色农业展现出的蓬勃态势,又让人看到了这片土地充满希望的未来。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创新的农业技术应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他们将把此次考察的感悟与收获带回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推动文化与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新野将文化优势、农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同高质量发展,让新野的精彩故事被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