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水利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
县水利局2005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以水利部、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安全生产指导意见为指引,旨在确保我局管辖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零事故。重点保障湍河、刁河、溧河治理工程施工及后续运行安全,我局始终将安全生产置于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严格履职尽责,统筹推进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落地见效,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现将 2025 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责任落实
1、坚决执行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清晰划分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室具体职责,形成 “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直接抓” 的责任体系,确保责任无死角。落实 “第一议题” 制度,组织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2、依据 “三管三必须” 原则,将安全生产职责细化到每个岗位,定期召开风险研判会,各科室汇报当日安全重点,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坚持 “安全生产周例会” 制度,总结部署安全工作。组织绘制重点区域风险隐患图,简化应急预案,制定标准化检查清单,提高工作效率。
3、严格落实 “双主任” 制,调整安委会成员,新增专业技术人员。执行 “一曝光六公开三倒逼” 机制,开展暗访检查,发现问题全部跟踪整改到位,整改完成率 100%。
4、把消防工作纳入水利工程整体规划,在重点工程预案中明确消防应急响应流程、人员疏散路线及消防设备使用规范。
(二)聚焦风险防控
1、坚持安全隐患 “零容忍” 。严格依法执法,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 “回头看” 机制,安排专人定期复查,确保隐患整改不反弹,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2、严格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重点针对湍河、刁河、溧河治理工程,实施全程监督,对危大工程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转包行为;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组织运输安全培训;在工程运行维护方面,排查各类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消防系统正常运行。
3、细化河道管理。在主要河道设置水情监测点,实时监测相关数据;清理河道障碍,配合开展河道环境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汛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 24 小时巡查。
4、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各部门协同作战和应急处置能力。
5、全面提升设施标准。投入资金对老旧设施进行改造升级;针对白河一号坝、二号坝、桐树店钢板坝,加大维护保养力度,新建水利工程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建设,全程跟踪监督;加强安全监测,新增监测设备,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6.定期开展消防全面排查。建立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加强施工工地消防监管,配备消防器材,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消防知识教育,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
(三)健全责任体系
1、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局机关与局下属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内容。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基层安全生产问题,帮扶乡镇提升水利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赠送安全设备。
2、精心组织安全生产培训。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安全法规、操作规程等,并专门设置消防知识板块。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3、加强执法队伍建。招聘专业执法人员,组织业务培训,提升执法能力。严查水利项目违规行为和消防违法行为,跟踪整改查处问题,确保整改到位。
4、严格执行 24 小时值班与领导带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值班电话畅通。预置应急物资,开展应急演练培训。加强家属院电车安全管理,划定专门停放区域,安装充电桩,杜绝电车违规充电现象。
5、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导水利企业开展建设工作,将消防安全纳入标准化考评重要内容,实行动态管理。
二、工作成果
1.对全县水利行业桥梁进行全面排查,经专业检测机构评估,均无风险隐患,保障了桥梁通行安全。
2.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工作机制,制定办法,明确报告流程和标准,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相关单位收到内部隐患报告并全部整改。
3.完成全县在建水利工程度汛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其中湍河、刁河、溧河治理工程投入专项整改资金,对存在问题进行彻底整治。经检查,穿破堤及拦河围堰情况无异常,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
4.成功建立安全生产机制,包括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安全培训、责任追究等机制,各项机制运行良好,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全面落实省安委会会议精神任务清单,涉及任务全部完成。重点保障湍河、刁河、溧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投入安全防护资金,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安全防护用品;保障白河一号坝、二号坝、桐树店钢板坝运行安全,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开展应急演练。
三、下一步计划
持续深入贯彻省安委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计划投入资金用于安全生产设施升级和隐患整改。加大对湍河、刁河、溧河治理工程的监管力度,增加执法检查频次;加强白河一号坝、二号坝、桐树店钢板坝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监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相关活动。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全年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升全员安全素质,确保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