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汉城街道专场)
8月25日,我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汉城街道专场。
发布会现场,汉城街道有关负责同志就“十四五”发展成就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和媒体记者围绕我县“一极一节点三城”发展定位,锚定“五个汉城”建设目标等进行了沟通说明。
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实力汉城”,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五年来,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个,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3家,2024年新增“四上”企业8家,数量全县第一。以磊展科技、乐迅科技为龙头的玩具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引进产业链企业7家,提供就业岗位超3000个,年带动群众务工收入1500余万元。乐迅科技从签约到投产仅用4个月,创造“汉城速度”,其产品远销欧美;磊展科技高标准厂房已建成,投用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成功引进农产品智慧物流园、粤汇丰冷链物流园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项目建成后,农副产品加工年产值将突破12亿元。2025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已建成6栋主体,农机物流园项目顺利启动,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注重精致精细,建设“宜居汉城”,城市功能品质展现新面貌。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累计投入3.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硬化提升背街小巷80多条共6300多米,改造老旧小区47个,惠及居民1900余户。新建口袋公园4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个、日间照料中心9个。创新打造全市首个社区烧烤营地,纱厂二区便民农贸市场、南关便民农贸市场即将投用。新建4个口袋公园中,家河、文化路园已开放,新增活动场地800余平方米。实施“六化”整治标准,打造东关大街、竹匠街等特色街巷,建立百宁街月季带等绿化景观的长效管护机制,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8%。创新“背街小巷+内河治理”模式,疏通沟渠2500余米,建设生态微景观。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幸福汉城”,民生福祉改善取得新成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年投入民生资金4.8亿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余件。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6所,新增学位1800个;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5%以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和99.2%,2024年新增低保42户,发放临时救助137万元。累计完成技能培训5277人次,2128人取得技能认证,帮助超6000人稳定就业,北关社区获评“星级充分就业社区”。推行“党建+养老”模式,建成助老食堂5个,日均服务200余人次。五年来举办社区春晚、粽香端午等活动300余场,参与居民超6万人次,社区凝聚力不断增强。
深化协同高效,建设“红色汉城”,基层社会治理开创新格局。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体系,划分69个基础网格、203个专属网格。新建4个社区党组织、2个联合党委,在“两新”组织建支部9个,选派党建指导员27名。投入80万元打造智慧网格平台,形成“监测—派单—处置”闭环机制,今年以来办结群众诉求1600余件,办结率98%。建立“警网融合”模式,年均化解纠纷400余起,消除治安隐患60余处。深化“五共联动”,联合75家驻区单位建成“邻里中心”等阵地23个。1144名在职党员下沉组建26支志愿队,年均开展服务活动50余场次。创新吸纳36名快递小哥为“治理合伙人”,推动18个无物业小区成立业委会,打造市级红色物业示范项目3个,解决停车充电等难题190余件。培育“三张说事”等调解品牌,2024年排查化解矛盾2000余起,消除安全隐患600多处,网格化工作连续两季全县第一。
锤炼过硬作风,建设“先锋汉城”,干部队伍能力实现新提升。着力锻造“忠诚担当、实干争先”的汉城铁军。落实“第一议题”,书记带头讲党课,每周二开设“学习大讲堂”。建立“项目攻坚专班”,让干部在一线锻炼,2024年街道党工委获评“南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实施“青蓝计划”,储备32名四色梯队人才,3人担任社区书记。推行“二十字”执行铁律,班子成员包联16个重点项目,中层干部驻点服务57家企业,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勇担当的良好局面。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汉城街道将扛牢“经济发展主引擎、城市提质主阵地、社会治理主战场”的重任,对标县委“十大行动”,推进如意湖片区改造、粤汇丰冷链物流园等7个重点项目,实施15个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县内夺第一,省市争先进”,为现代化新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问题1:汉城街道作为主城区,近年来涌入大量“新汉城人”,给社区治理带来不少新挑战。咱们具体是怎么提升服务效能,让新老居民都住得舒心的?
答:汉城街道现有常住人口14.8万,其中“新汉城人”占近半,治理压力确实不小。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突破:
一是织密组织网络,把69个基础网格和203个专属网格升级为“四级党组织链条”,32名社区干部兼任物业副经理,18名物业经理进居委会,75家驻区单位共建23个“邻里中心”,连快递小哥都成了“治理合伙人”。比如东关社区的快递员小王,现在每天边送件边排查安全隐患,上个月还帮着调解了3起邻里纠纷。
二是创新治理机制,商住小区搞“两长两员”(党小组长、楼栋长+安全员、监督员),老居民区推“一长三员”,小事楼栋长当场办,中事网格协同办,大事党组织牵头办。去年通过“五步闭环”机制解决飞线充电、垃圾清运等问题1600多件,办结率98%。应急响应更是快,30分钟内就能集结力量,去年汛期我们3小时转移了低洼区200多居民。
三是科技赋能提效,投80万建了智慧网格平台,居民在微信群“点单”,平台“派单”给志愿者,像“三张说事”调解队,去年靠这个系统化解矛盾127起。现在2.4万户居民都在我们的人口信息库里,AI摄像头还能自动识别消防通道占用,治理精度比以前提高了60%。
问题2:背街小巷改造和老旧小区提升是项长期工作,汉城街道怎么把环境改善、城市管理和文化传承结合起来,让老街既“新”又“有味道”?
答:我们始终认为,老城区改造绝不能“一拆了之”,必须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以劳动街为例,这条百年老街改造时,我们不仅保留了赵家油坊、杨家面馆等老字号的原始门面,还用雕塑生动还原了“邓家铁铺”的打铁场景,就连铺路的青石板,也是回收老房子的旧料重新铺设。如今巷内嵌入“汉议事台”主题浮雕,墙角绘制三国典故手绘墙,居民常说“走在街上就像逛博物馆”。
在环境提升方面,近五年我们持续推进以“硬化、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序化”为重点的背街小巷整治,累计完成80多条背街小巷共6300米硬化改造,盘活空闲场地建成60余处小菜园、小花园、口袋公园等微景观和农贸市场等便民场所,设置公示栏200多块,为居民提供信息发布便利,有效解决小广告乱贴乱画问题,建立“综合执法+商户自治”机制,合力破解违规占道难题。既便利了居民生活,又缓解了交通拥堵,实现了“还路于民”。比如去年在锦绣花园小区旁打造的烧烤营地,每晚可容纳50余桌商户经营,既解决了占道经营难题,又为居民增添了休闲去处。
文化传承上,我们通过古迹修复、壁画展示、古街巷标识等方式,重现了四眼井、主事巷、小阁口等历史地标记忆。在育才街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百米铜制文化长廊,重现白水书院盛景,彰显新野历代文化名人风采,为周边学子树立精神榜样;劳动街“戏迷乐园”每周常态化演出,张营社区绘制蔬菜文化图文墙,文昌街改造中特意保留并讲述了文昌庙的历史故事。老旧小区改造同样注重“留根”,如刚启动的纱厂二区项目,计划绘制上世纪80年代生产场景壁画,唤醒老职工的集体记忆。2020年以来,全街道已完成47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901户、6200余人;2025年15个项目正在施工,年底前还将新增3个“文化主题”口袋公园。
问题3:汉城街道是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所在地,在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上有啥实招?怎么把区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的?
答:汉城街道之所以能成为制造业强区,核心在于坚持“产业链招商+全周期服务”双轮驱动。以玩具产业为例,2019年引进明迪玩具时,我们承诺“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政府包”,从立项到投产仅用108天。如今企业产品已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通过以商招商带动暴龙、赞光等7家配套企业落地,形成年产值超3亿元的新野益智玩具产业集群,带动3000余人就业,成为“中部玩具制造之都”的核心引擎。
服务重点项目方面,我们推行“专班制”精准保障: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45天完成从征地到开工,目前6栋主体已封顶;农机物流园87户拆迁任务,党员干部带政策上门30天即完成签约。2020年以来,累计征地3000多亩、涉及8000多户,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件次,高效保障了三条内河整治、金域中央城、大桥路扩宽、标准化厂房等2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五年来,累计引进省市重点项目16个,新增规上企业23家。
产业升级同步突破。东升纺织通过技改实现棉纱日产量从8吨提升至12吨;音韵电子研发的新型线圈产品利润率较同行高15%。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县三大主导产业,强招引、重培育,聚力壮大集群优势;攻坚克难、担当实干,全力保障粤汇丰冷链物流园等7个重点项目。在贯彻落实县“一极一节点三城”发展定位的征程中,走在前、当先锋,挑大梁、作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