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汉华街道专场)
9月2日,我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汉华街道专场。
发布会现场,汉华街道有关负责同志就“十四五”发展成就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和媒体记者围绕该街道党委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生福祉改善、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沟通说明。
过去五年,汉华街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一极一节点三城”发展定位与“六个重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强治理、服务群众惠民生、提质街巷促融合”的目标,在复杂局面中迎难而上,在一线实践中锐意创新,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可观可感、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以“党建红”为引擎,筑牢治理根基——基层治理效能显著跃升。优化社区布局,建强组织体系,依法依规、科学合理调整团结、孟营等社区管辖范围,新成立淯滨、书院、打鼓庄、中兴、新城等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优配强37名精兵强将充实到社区“两委”干部队伍。积极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社区居委会、小区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同参与的“红色物业”体系,推动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集聚、服务多元作用,迅速完成5个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科学技术普及等主题,组织开展志愿活动190余场,服务居民超3.5万人次。
以“烟火气”为底色,温暖百姓生活——群众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扎实开展小区环境卫生和道路绿化等问题综合治理,重点整治不文明养犬、电动车违规上楼等突出问题。全面完成新纺一生活区、种子公司家属院等35个老旧小区改造,倾力打造团结幸福小区、孟营打鼓庄小区、樊楼月季长廊等20余个特色小区和精品街巷,精心组织多个“口袋公园”建设施。依托“祥瑞万家”智慧养老平台,构建“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现辖区高龄、失能老人智能看护与上门服务全覆盖。
以“融合力”为抓手,激活发展动能——项目招商全面提质增效。聚焦纺织服装、光电电子信息、玩具制造等我县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引进了星梦科教、澳洋节能、喆玻节能、泰鑫科技、亿亮服饰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亿元以上项目17个,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1家。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等活动,累计协助企业招工3000余人,协调解决用地、用工、用水、用电等各类问题100余项。全力服务保障航运村征迁、人民路北延、县融媒体中心、县青少年拓展中心、县养老中心等30余个省市县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推进。
问题1:刚才您提到汉华街道打造了7个“红色物业” 示范点,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红色物业”是如何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的?下一步在推广方面有什么计划?
答:汉华街道始终把“红色物业”作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组织建在物业上、党员嵌在网格里、服务融于家门口”,有效破解了小区治理“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三大难题。我们的实践可概括为“三融三破”:
一、组织融入,破解“力量散”的难题。推动社区“两委”与物业服务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管理层双向兼职全覆盖。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议事机制,把原来各自为战的“三支队伍”拧成“一股绳”,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形成党组织统领下的一体化治理合力。
二、资源融汇,破解“落实难”的困境。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红色物业”联席会议制度,固定成员包括街道相关部门、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和居民代表,并动态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实行“三单闭环”工作机制。第一是“问题清单”,通过居民随手拍、楼栋长收集、支部汇总,广泛征集群众诉求。第二是“任务清单”,现场派单、明确责任、限时办理。第三是“销号清单”,办理结果实行全面公示和群众评议,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去年以来,共通过该机制共处理问题186项,其中现场解决147项,通过跨部门联合执法解决39项,办结率100%。
三、服务融合,破解“矛盾多”的挑战。把物业前台升级为“红色服务驿站”,推动养老托幼、矛盾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等10余项服务下沉小区。依托党员楼栋长、网格员和物业管家“三岗联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7个示范点物业投诉量同比下降46%,居民满意度达97%。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红色物业”提质扩面:一是推进全域覆盖,制定“一区一策”推广方案,把“红色物业”建设扩展到街道所有小区,实现“红色物业”从“点上示范”到“全面开花”,从“点上盆景”到“全域美景”的转变。二是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智慧物业平台,把报事报修、民生诉求、满意度测评搬到线上,实现居民诉求“秒回应”、服务成效“月晾晒”。三是加强队伍培育,通过举办“红色物业”擂台赛,评选金牌物业管家等形式,选树优秀典型,并将表现突出的物业企业负责人纳入社区“两委”后备人才库,把物业服务打造成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问题2: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改造是项常规性工作,改造容易“千巷一面”,汉华街道怎样既留住烟火气,又让老街“颜值”与“产值”双提升?
答:汉华街道在推进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保传统、提品质、促发展”并重的理念,将改造工作视为精细化的“城市针灸”,不搞大拆大建,而是精准落针、疏通经络,通过精准施策、有机更新,让烟火气和新经济在同一个屋檐下共生,实现“颜值”与“产值”的双向提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注重修旧如旧,保留市井烟火气息老住户。明确“三留三不”原则——留老业态、留老住户、留市井味,不改街巷尺度、不砍老树、不拆老招牌。对幸福路、打鼓庄路等13条街巷实施“微更新”,完整保留177块老店铺招牌,并以“一店一策”方式对96处老门头进行原貌修缮。通过屋檐修复、招牌做旧、灯光优化等手法,既延续历史记忆,又提升了街区品质。改造后,街巷日均人流量由0.9万增至1.4万人次,商户营业额平均提升35%。
二、植入功能场景,实现颜值产值双提升。充分利用辖区闲置空余土地,新建人民路纺织路、中兴路汉城等4处“口袋公园”,配套绿化、休憩及健身设施,实现居民“5分钟见绿、10分钟入园”;建设2处智慧停车场,有效缓解学校周边停车难和占道问题;规范整治辖区“马路市场”,有效改善以往占道经营乱象,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互利共赢。
三、深化文化叙事,塑造特色街区品牌。着力将文化元素融入街巷改造,在汉华路东段打造“丽华桥”夜景打卡点,设置阴丽华历史故事展和浮雕群,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感;定期举办露天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丰富居民夜间文化生活,使背街小巷成为延续文脉、集聚人气、促进消费的新空间。
问题3:“十四五” 期间汉华街道招商引资成果显著,这些项目对街道发展带来了哪些实际带动?“十五五” 期间在招商方面有什么新目标?
答:“十四五”期间,汉华街道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和关键引擎,成功引进星梦科教、澳洋节能、桐宇建材、喆玻节能等17个亿元以上优质项目,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这些项目所带来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效促进就业扩容与居民增收。招引企业积极发挥就业带动作用,仅星梦科教、泰鑫科技、澳洋节能三家企业就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显著拓宽了居民就业渠道,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二是有力推动产业链协同与创新升级。我们围绕光电电子信息、智能玩具制造等主导产业,精准引进星梦科教、星之谷、泰鑫科技等企业,逐步构建起更加完整、协同高效的产业链条,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和采购成本,企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