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城郊乡专场)
9月5日,我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城郊乡专场。
发布会现场,城郊乡有关负责同志就“十四五”发展成就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和媒体记者围绕该乡镇党委在党建引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和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沟通说明。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城郊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围绕我县“一极一节点三城”发展定位,锚定“蔬菜名乡、工业强乡、文化大乡”的发展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强化组织保障,让党建引领“主心骨”越来越硬。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做好后备力量的培育和储备,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五基四化”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深化四议两公开线上运用,建好建强各级党组织,落实落细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深度融合,我乡被评为全县“十佳”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推进项目建设,让经济发展“主力军”越建越强。牢固树立“项目是经济发展生命线”的理念,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抓手。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星光科技、拓迪线业、瑞源纺织、泓顺精密制造、征轮味业、瑞丽游乐、鸿普玩具、川味红食品等项目先后落地投产达效。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谋划申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城郊乡东北片区5G智慧农业、智慧科创产融中药材基地3个专项债项目;圆满完成县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中兴路南延、尾水人工湿地公园、县中小学社会教育实践基地等项目830余亩土地收储任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征轮味业获批设立2024年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除此之外,三国风臊子、郑知味胡辣汤等食品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全乡呈现多元发力、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壮大蔬菜产业,让产业发展“主链条”越拉越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抢抓政策机遇,锲而不舍扩规模、提品质、强经营、树品牌,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制定《新野县城郊乡“南菜北扩”发展规划》,先后流转土地3000亩,增加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800亩,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26家。建强扩容蔬菜交易市场,日吞吐蔬菜量可达1800余吨,已发展成为豫西南较大的蔬菜基地之一。强化品牌建设,先后认证大白菜等绿色产品5个,有机农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申请各类专利7项,被认定为河南省“一村一品”村镇,擦亮了城郊蔬菜金字招牌。
办好民生实事,让美丽乡村“主画卷”越展越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郭营小学、袁庄小学等进行更新改造,改善办学条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沟渠联通、机井维修、生活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疏通沟渠40余公里,维修机井300余个,完成“五美庭院”450户。统筹抓好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重大民生事项,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多形式、多样化文化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夯实乡村治理,让社会和谐“主防线”越固越稳。坚持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治理,打造“老张调解室”“支海博调解室”等特色调解室,城郊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强化底线思维,紧盯反恐维稳、信访稳定、公共安全、舆论安全等风险点,持续抓好安全生产、防汛救灾、环境保护等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同时,精细化开展履职事项清单梳理编制工作,推动基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问题1:城郊乡在构筑多元化调解新模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有哪些好的做法?
答:城郊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调解方式方法,最大程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讼之前,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一是织密一张网络,实现基层调解全覆盖。成立乡级调委会,汇聚公安、司法、信访等多元力量,打造专业高效的乡级矛盾纠纷化解“综合体”。充实村级调委会力量,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等担任人民调解员,有效调解邻里、耕地等纠纷。二是形成一套机制,推动基层调解规范化。利用网格员扎实开展“拉网式”的矛盾纠纷排查,及早发现邻里、婚姻家庭等纠纷苗头,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发挥乡综治中心统筹作用,深化“三调对接”机制,化解各类村级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乡调委会坚持每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研究疑难纠纷调解方法和预防措施。每季度召开1次全乡调解员培训会议,学习调解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交流调解技巧与经验,提升调解员业务素质。三是打造一批品牌,构建基层调解新模式。打造“老张调解室”“支海博调解室”等特色调解室,积极参与化解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调解经验。建立“庭所联动“机制。对于到法庭要求立案解决的纠纷,只要符合、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范围的,均由调委会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再由法庭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推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实现纠纷“止于诉前,解于萌芽”的治理目标。
问题2:城郊乡在项目建设工作中成效显著,有哪些好的做法?
答:城郊乡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一是抓好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县主导产业,聚焦我县主导产业,深挖招商线索,组建招商团队前往广州、东莞、苏州等发达地区,开展以商招商、亲情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先后对接意向客商150余人次,星光科技、拓迪线业、瑞源纺织、泓顺精密制造、征轮味业、瑞丽游乐、鸿普玩具、川味红食品等项目先后落地投产达效。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做好县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智能装备产业园,鼎钢南等3个项目373亩土地收储准备工作,全力服务好县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鼎泰南、中兴路南延等项目,圆满完成830余亩土地收储任务;以“空心村”整治为抓手,强力推动低效无效和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平整土地592亩,为项目落地提供土地要素保障。三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重大在建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有序推进。谋划申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城郊乡东北片区5G智慧农业、智慧科创产融中药材基地3个专项债项目。星光科技、征轮味业等重点企业多次代表新野县接受省市领导调研。为三国风食品有限公司协调建设项目用地8.73亩用于企业扩大生产,帮助引导征轮味业获批设立2024年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4年9月,河南征轮味业有限公司的淯阳玫瑰花米醋”和新野县三国风食品有限公司的“新野板面”,分别荣获“2024河南省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和铜奖”。
问题3:城郊乡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乡,如何立足资源禀赋,激活蔬菜产业发展动能?
答:城郊乡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抢抓政策机遇,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一是种植规模化。挖掘内力,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向存量要增量,向土地要效益,实施南菜北扩战略,有序引导南三村传统蔬菜区种植大户,发挥资金、技术、渠道优势到北片区发展,优化种植模式,先后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设集中连片1000余亩,新建设施大棚300余座,推动规模化种植。招引禾木中药,流转土地600亩开展紫苏、白芷等中草药种植,带动群众村内就业。谋划“订单农业”新思路,官碾村整合土地种植长豆角,户均增收6000元。积极争取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支持,全面升级农业设施,对袁庄蔬菜种植基地进行灌溉系统建设,修建明渠375米,建设蔬菜产业路3公里,安装路灯200余杆,打造袁庄村1200亩蔬菜产业园,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发展产业化。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先后招引赫康蔬菜经营部、绿通农产品经营中心等5家企业入驻,争取到的农资物流基地建设项目已发债500万元,准备开工建设,蔬菜基地建设专项债项目已通过审批等待发债。邀请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进村入户,把脉问诊,普及新技术,先后推广新品种20余个,降低农药肥料40%,亩均增效2500元。注重发挥蔬菜园区带动作用,每年投入300余万,扶持做强宛绿、绿建等龙头组织,购置自动化喷灌等设备,引进大葱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强链补链延链,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经营市场化。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372.6万,高标准建设4480立方冷库,与顺丰、德邦、圆通等物流公司签约,为菜农提供保鲜、运输等服务。强化市场建设,整合道路边沟和废弃坑塘,建设蔬菜交易大棚43座,配套地磅、配电房等设备,安装摄像头50余个,组建蔬菜市场管理办公室及管理队伍30余人,市场日吞吐量达1800余吨,已发展成为豫西南较大的蔬菜基地之一。以蔬菜十里长廊为依托,打造研学基地,为县乡初中、小学提供实践场地和课堂,承接各类研学公司的科普、研学活动,带动周边群众100余户就业,户均增收1万余元。四是产品品牌化。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大特色品牌建设力度,我乡与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南阳市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签订院乡合作协议,城郊乡甘蓝被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先后认证大白菜等绿色产品5个,有机农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申请各类专利7项。绿健农业公司被农业部命名为优质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宛绿蔬菜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建设新野甘蓝科技小院,被认定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教育基地,城郊乡被认定为河南省“一村一品”村镇,提升了产品影响力、竞争力及附加值,擦亮了城郊蔬菜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