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今日新野 > 县直之窗

新野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建局专场)

来源: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作者:董帅博 时间:2025-09-12

9月11日,我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建局专场。

新野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建局专场)

发布会现场,县住建局有关负责同志以“打造生态宜居新野、绘就现代化城市新篇”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过去五年我县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住房保障、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就中兴路升级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未来城市更新规划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宜居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以产兴城、以水靓城、以文化城、以绿荫城”,融合推进城市更新,累计投资约3.4亿元完成大桥路、汉城路等10条道路升级改造,投资1.7亿元打通7条断头路,有效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投资7200万元建成12个口袋公园及10余处游园,白河滩公园成功获国家3A级景区和省四星级公园。完成多条道路路灯改造及3800余盏景观灯安装,完成第二、三水厂扩建,城区丹江水日供水量达11万吨,满足全域居民饮用需求。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工程,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增强。实施防汛排涝项目,改造大面积水点,整治8000余个窨井盖,城市安全韧性不断增强。

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8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5758户。建设管理各类保障房5072套、棚改1350套,实现了保障对象随时申请、摇号、入住。实现158个无主楼院物业全覆盖、54个住宅小区“红色物业”及业委会全覆盖。20个问题楼盘项目全部完成竣工备案和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筑业发展质效同步提升,入库企业总产值达59.31亿元。

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紧盯“危房不住人、住人非危房”目标,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88户,拨付补助资金1300余万元。排查城乡房屋建筑35.913万栋(户),发现隐患房屋28栋已全部整改销号。中心镇建设有序推进,歪子镇等镇级市培育工作取得进展,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顺利落地。

问题1:中兴路升级改造工程作为群众关注的焦点,想请问一下,此工程有哪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项目?

答:中兴路作为我县南北方向的核心主干道,承载着区域交通疏导、民生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近年来,随着城区发展提速,沿线学校、医院、商业住宅小区持续增多,人流量与私家车保有量同步攀升,道路原有的基础设施逐渐难以适配当前需求——不仅缺乏配套供水管网,雨污合流管网也无法应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排水防涝压力显著增加。

为切实解决这些民生痛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我局聚焦“补短板、强功能、惠民生”,先后统筹推进了一系列重点项目。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介绍具体情况:

第一个方面是已完工投运的项目。一是中兴路供水主干管铺设项目。针对沿线居民及周边辐射区域“用上丹江水”的需求,我们优先启动了供水设施完善工作。该项目通过铺设供水主干管4.65公里,进一步打通了丹江水输送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了城区供水保障能力。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运,沿线群众已切实享受到优质、稳定的丹江水供应,饮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二是中兴路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为破解雨污合流难题、提升城区防汛排涝能力,我们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用于排水管网改造。通过铺设雨水管网3.9公里,改造污水管网3.1公里,重构雨污分流系统、优化排水路径,彻底解决了中兴路长期存在的“雨天积水、污水混流”问题。目前项目已完工投运,在今年汛期的降雨考验中,道路排水效率显著提升,有效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与沿线区域的防汛安全。三是中兴路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为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与道路环境品质,我们实施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一方面移除道路中央绿化带内过高过密的乔灌木及死株、枯株,补植景观花灌木,同时拆除道路两侧2米宽绿化带内的病枯植株,点缀时令花卉并配置自动喷灌系统;另一方面增设照明灯具,改善夜间道路视觉效果。项目实施后,道路通行视野更开阔、绿化景观更精致、夜间照明更安全,为市民出行营造了“安全+美观”的双重保障。

第二个方面是在建项目。一是中兴路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2024年汛期强降雨导致中兴路两侧人行道严重损毁,影响市民步行安全。我们第一时间申请上级专项资金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对损毁人行道进行修复、优化步行路径设计。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将在2025年年底前完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健康、平整的绿色人行道系统,为市民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二是城东区智慧停车场项目。结合中兴路人流量、车流量激增带来的“停车难”问题,我们以“畅通、智慧、生态、宜居”为核心,规划建设城东区智慧停车场项目。该项目采用专项债资金支持,全线规划建设14处停车区域,新增停车位1872个,配套建设车牌识别道闸一体机、智能管理系统、智能充电桩设备及电子支付终端(支持多种快捷缴费方式),同时布设高清视频监控网络实现全区域覆盖。当前项目正有序推进施工,预计2025年年底全部完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缓解中兴路及周边区域的停车压力,还将通过“智能化管理”提升停车效率,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停车服务。

问题2:请问目前的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和改造范围是什么?近几年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三个方面向大家解答新野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情况:

第一个方面: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政策范围和实施程序

符合老旧小区改造的房屋主要有三类:一是指县城控制区内(汉城、汉华街道)建成于2000年以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老旧、缺失,但房屋结构安全较好,不宜整体拆除重建,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住宅小区;二是建成于2000年至2005年底前,配套设施缺项较多、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不齐全的住宅小区;三是虽建于2005年底后,但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需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的城镇居民小区。

组织实施程序:县房产中心负责老旧小区改造的总体统筹和协调,指导改造小区制定改造内容,负责项目申报对接,按上级要求督促改造进度、协助发改、财政部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等工作;汉城、汉华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全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包括项目的设计、预算、招投标、施工改造等工作,社区居委会负责改造小区宣传、发动、配合工作。

第二个方面:“十四五”期间取得的工作成绩

新野县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老旧小区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承担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9个,涉及户数589户;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9个,378户;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9个;2024年计划改造19个小区,1869户;2025年计划完成25个老旧小区改造目标任务,2445户,共计改造80个小区,五年来申报并到账发改委资金2496万元,申报并到账财政资金4758万元。通过改造,全面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确保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打造成居民满意的民心工程、放心工程,让辖区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个方面:下一步工作打算

三分建,七分管。结合“十四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经验,对改造后的小区逐步建立长效机制。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以后,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停车管理、交通组织、电动车及汽车充电问题、消防安全等方面,进一步扩大老旧小区业主委员会及物业管理的覆盖面,探索社区物业公司接管已改小区管理模式,使改造后的老旧小区能够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把这件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问题3:五年来,我县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县城环境更加优美,功能更加完善,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方便。请问未来五年在城市更新方面有哪些工作重点?

答:根据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在我县城市更新领域,我们准备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基础设施升级与智慧赋能同步推进。聚焦城区基础设施短板,计划对人民路、纺织路等12条道路实施数字化更新改造,同步推进纺织路西延、三国大道西延等12项道路新建改造工程;针对交通拥堵问题,拟对中兴路、大桥路、解放路等沿线主要路口开展渠化改造,改善人车混流现状。此外,将整治城区主干道路弱电架空线缆“乱拉乱接”问题,推动线缆入地;分阶段推进智慧道路建设,实现道路交通设施、视频监测、照明等设施数字化管控,提升基础设施运营效率。

二是生态宜居环境持续优化。围绕“绿色共享空间”建设,利用零碎空地、废弃地打造小微绿地、街头游园,完善公园服务功能,加快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同时,推进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工程,补齐雨污分流设施短板,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新建项目全面落实海绵城市理念,通过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削减雨水径流;实施供水管网漏损治理与老旧管网改造,保障供水安全;更新“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老化路灯,消除夜间出行安全隐患。

三是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完善。针对民生需求,在建设口袋公园时配套公厕,解决人口密集区“如厕难”;谋划日供水1.5万吨的城区应急备用水源项目,筑牢供水保障网;规划2个智慧立体停车场,缓解停车压力;推进综合体育公园、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丰富市民生活场景。

四是文化街区改造彰显城市特色。结合“三国文化名城”定位,谋划三国文化街区综合提升项目,同步推进老旧街区改造,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传承城市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