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今日新野 > 县直之窗

新野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新甸铺镇专场)

来源: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作者: 时间:2025-09-12

9月11日,我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新甸铺镇专场。

新野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新甸铺镇专场)

发布会现场,新甸铺镇有关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期间发展成就进行通报,并和媒体记者围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等方面进行了沟通说明。

过去的五年,新甸铺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县委“一极一节点三城”发展定位,紧扣“经贸重镇、旅游名镇、活力强镇”建设目标,精准构建“四区两整治一提升”发展新格局,抢抓“南襄一体化”战略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党建引领组织保障,基层治理便捷高效。以“五基四化”为总抓手,全面强化党建对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引领作用。全镇划分259个网格,推行“多网合一”全科网格化治理模式,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抓好村组干部、网格员、党员队伍建设,做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和储备。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线上运用,充分调动无职党员、群众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推动群众参与度、决策科学性和治理效能“三提升”。

经济发展势能强劲,产业活力加速释放。在省道237两侧规划建设的400亩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已完成“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已入驻企业7家,待入驻企业10家。争取各类专项债券资金2亿余元,建设豫西南农产品加工中心,打造多栋标准化厂房并提供“拎包入驻”服务,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累计招引落地聚丰粮油、华达电子、中跃科技、喵咔玩具、千行驹美甲、一丰服装等省市县重点项目8个,培育规上企业6个,新增四上企业3个,带动就业3000余人,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

持续壮大特色产业,乡村振兴谱写新篇。开展小田并大田,集中流转土地5000余亩,整治农田沟渠20余公里,探索发展“稻虾共养”新模式;实施引丹工程和四方河治理工程,建设拦水坝和提灌站,实现四方河蓄水灌溉;以新犇牧业万头标准化养殖场为龙头,带动盛津农业、志兴养殖两个千头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散养殖户为基础,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机制,镇域肉牛存栏量突破1.5万头,构建“青储玉米种植-小麦秸秆回收-肉牛规模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餐饮-生物肥还田”的全产业循环链条;推进农文旅融合,津湾村万亩桃源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新建桃园三结义、飞来堤传说、桃花仙子等人文景观,打造五星支部建设馆、红色保育院、耕读小院等文化展馆,连续举办十届赏花旅游季活动,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有效激活区域经济活力。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宜居底色鲜明。按照“一主两翼、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的规划,沿237省道新甸段自北向南打造精品整治国省道样板,东沿骆白路、西沿八判线两条道路打造精品整治县乡道样板。梯次划分示范村、重点村、一般村三个类别,示范村巩固,重点村提升,一般村改进。镇村专业队伍主导主次干道、公共区域整治,群众负责房前屋后及庭院“三包”,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累计投入各类机械500余台次,人工3000余人次,清理转运垃圾杂物150余吨,拆除残垣断壁45处,更换垃圾桶300余个,安装路灯600盏,栽植香樟、桂花等树木3万余棵,所有村庄实现“一眼净”标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幸福生活成色更足。实施白河护坡、集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刁河综合治理、省道237拓宽等工程,硬化通村入组道路50余公里,以工代赈修建下水道20余公里,新修刁河桥、桐梓河桥、大西河桥,新建杜桥、骆湾等4个村党群服务中心,修缮提升白湾、艾庄等9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增新南、白湾两个足球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场以上,高效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参保率达98%。完成便民服务大厅改扩建,推动公共服务、审批事项“应进必进”,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通办”。

问题1:新甸铺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全省首批试点,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将如何顺利组织实施?

答:新甸铺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于2025年5月10日由省自然资源厅批复,所需土地报批已上报国家自然资源部备案。项目实施建设14个子项目,工程建设资金2.7亿元,包含补充耕地项目、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四方河农田灌溉水源生态修复项目、刁南三分干渠生态治理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副产品加工园项目、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高标准艾庄粮库建设项目、三通一循环公路建设项目、黑龙中草药烘干包装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着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相关班子成员任副组长,自然资源所、农业中心、财政所等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支书为成员的全域土地整治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构建“镇统筹、部门协同、村落实”工作格局。定期召开专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同时,建立工作台账,细化任务目标,倒排工期,实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责任压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位。

(二)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推进整治

依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科学制定整治方案。对于农用地,重点开展“小田并大田”,归并零散地块,完善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针对建设用地,以空心村治理为突破口,通过拆除废弃房屋、盘活闲置宅基地,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在生态修复方面,加强河道、林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景观带 ,像四方河沿线生态修复工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三)提供精细保障,助力项目落地

资金上,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专项债贷款2.1亿元已获批,整合乡村振兴、农田水利等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技术层面,邀请土地规划、农业、生态等领域专家组建技术指导团队,从项目规划设计到实施全程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整治方案科学合理;群众工作方面,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宣传、张贴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全域土地整治的意义、政策和收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群众支持度和参与积极性。

问题2:新甸铺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走在了全县前列,请介绍一下特色做法?

答:新甸铺镇三举措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聚焦重点,提升全域环境。按照“一主两翼、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的规划,“一主”,即沿237省道新甸段,自北向南打造精品整治国省道样板;“两翼”,即东沿骆白路、西沿八判线两条道路,打造精品整治县乡道样板。梯次划分示范村、重点村、一般村三个类别,进行巩固、提升和改进,实行连片治理,破解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二)示范引领,构建和美格局。主次干道和公共区域由镇村专业队伍主导,群众配合。房前屋后和庭院内部实行三包,由群众个人负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乡贤资助,全域进行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在全镇推广“花园、菜园、果园、游园”一宅变四园,一村一景、一宅一韵的美丽乡村格局初步显现,形成富有新甸特色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

(三)党群同心,打造治理新模式。由村“两委”带头,实行“党员+网格员+公益岗”网格化治理,常态化清理乡村主次干道、河道沟渠垃圾、卫生死角,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增强,由“要我干”变为了“我要干”,打破了“干部干、群众看”的惰性思维,共建共享、向善向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涨。

问题3:新甸铺镇的文旅产业在全县走到了前列,请简要介绍典型做法。

答:“十四五”期间,新野县新甸铺镇立足本地文化与资源优势,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县亮点,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深挖文化内涵,塑造特色品牌

依托“宛南小汉口”历史底蕴,深度挖掘三国文化、农耕文化、桃文化。在津湾村打造“耕读小院、红色保育院、五星支部建设馆”三大展馆,展示农村生产生活用具、红色历史和村庄发展历程;同时打造桃花仙子、桃园三结义等9处人文景观,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本土文化魅力。

(二)推进农旅融合,丰富产品供给

以万亩桃园为核心,连续十年举办桃花文化艺术展,吸引省内外游客踏青赏花;鲜桃成熟季推出“采摘游”“亲子游”,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延伸桃产业链,推出桃胶、桃酒等特色美食,形成完整旅游消费链条。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为提升游客体验,新甸铺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火车主题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康养步道等;在全镇推广“花园、菜园、果园、游园”一宅变四园,打造优美乡村环境,形成一村一景、一宅一韵的格局;津湾村获评国家老年友好型社区、河南省3A级康养旅游示范村,全面提升游客体验。

(四)引入第三方合作,丰富活动内容

新甸铺镇积极引入专业策划公司和文旅运营团队,提升活动品质与体验感。2025年春季成功举办“万人桃气大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现场设置蟠桃盛会实景演出、猴艺杂耍、桃园集市等互动环节,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享受沉浸式娱乐体验。下一步,计划依托白河水资源,打造“渔乐小镇”,规划建设垂钓区、水上乐园、渔文化展示馆等项目,并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如捕鱼、渔乐亲子营等,进一步丰富四季旅游内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强文旅产业的综合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