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港乡专场)
9月12日,我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港乡专场。
发布会现场,上港乡有关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期间发展成就进行了通报,并和媒体记者围绕产业升级、项目招引、城市提质等方面进行了沟通说明。
过去五年,上港乡紧紧围绕“工业强基、招商聚链、城市提质”既定目标任务,以产业升级点燃发展引擎,以项目建设筑牢发展支撑,以城乡融合拓宽发展路径,推动经济实力与城市功能同频共振、双向跃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产业升级:从“传统集聚”到“绿色创新”,经济硬实力实现质效双升。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基、创新驱动、绿色转型”道路,依托县产业集聚区区位优势,全乡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15家增至2025年的2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从4.8亿元突破至6.2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连续三年超20%,总量长期稳居全县乡镇首位。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康达纺织扩建1.6万锭产能,同步加装2.6兆瓦光伏发电系统,年节电量超300万度。建成废旧轮胎循环利用项目,年处理废旧轮胎能力达5万吨。建成平鑫实业废旧家电、农机回收中心,年回收废旧钢铁30万吨。全乡规上工业每百万元开票能耗同比下降6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与人才强乡战略,辖区企业累计引进高端技能人才116名,成功培育新正方、虹众车业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鑫若电子、杨子新材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帮助新正方、智能达玩具等8家企业,向上争取专项奖补资金1470万元。虹众车业深耕海外市场,新能源电动三轮车年产量达5000余辆,成功出口哈萨克斯坦等国,实现外贸出口零突破。
项目招引:从“粗放式”到“精准化”,项目支撑力与营商环境显著提升。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构建“党政领导带头招商+专业专班跟进服务+乡贤资源联动赋能”的招商工作体系,聚焦“光电电子、纺织服装、玩具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开展招商活动60余次,先后引进新正方电子、奥亿电子、蓝峰动力、鑫若电子等光电电子项目,昊驰纺织、泽生纺织等10个省、市级重点纺织服装项目,智能达玩具、乐酷哆四轴飞行器等玩具制造业项目。全力破解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土地、场地等制约要素,先后为金辉聚合、智能材料产业园、砂石公司、电解氢产业园、固废处置等省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征地680余亩,为中医院迁建、职教中心迁建、精神病院新址、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桥路西延、西滨河路南延等一批民生工程征地2200余亩,有力保障项目早落地、快推进、早见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体系,累计为企业代办各类审批事项50余次,落实企业减税降费政策410万元,将全乡2900余家市场主体纳入干部包联范围,乡财政先后投入800万元,支持招商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为8家企业协调贷款3600万元,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入学、员工招聘等各类问题300余项。
城市提质:从“补短板”到“提品质”,城乡宜居度持续改善。积极对接全县“三纵四横”交通规划,顺利完成高铁连线、新城大道、G328国道拓宽等关键交通工程,打通对外连接“大动脉”。实施滨河西路南延、月季大道北延、大桥西路扩宽项目,新建和改造农村道路总里程超50公里。升级改造三岔路口,增设分流岛,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与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岗南、赵岗村污水处理项目,开展运粮河综合整治工程,清淤疏浚河道2800米,新建污水管网6300米,修建道路8.2公里、新建下水道8.8公里,完成新城大道亮化工程、大桥西路路面翻修及污水管网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达98%,有力保障群众“饮水难”问题。累计投资800万元,对乡村振兴产业园区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安装太阳能路灯160余盏,推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产业园区周边集聚,实现“产业发展有空间、群众生活有保障”的产城融合新格局。
问题1:上港乡在“十四五”期间,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答:“十四五”期间,上港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高质量服务为抓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强基提质,城乡面貌蝶变升级。上港乡以道路、水利和市政设施为重点,五年累计实施民生项目30余个,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全乡新建和改造农村道路总里程超300公里,1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硬化路全覆盖,重点改造了果园段坑洼道路,翻建产业园主干道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60余盏,新修“四好农村路”12公里,同步完成三岔口分流岛、大桥路西延等工程,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水利建设方面,累计修缮农田机井540眼,新建湍河、刁河护坡6500余米,疏浚沟渠3万米,安装管涵2000米,修建刁河后王营村防洪排涝闸,显著提升了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市政与环境方面,完成岗南村、岗北村文化广场升级,安装集镇氛围灯2000余盏,实施新城大道亮化、大桥西路雨污分流改造,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民生保障精准兜底,特殊群体关怀到位。构建“社会救助+社保参保+特殊关怀”多层次保障体系。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超2500万元,惠及1.2万余人次,实现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新农保参保人数19625人。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关怀,累计发放残疾人护理及生活补贴410万元,为120余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妥善安置农村留守儿童42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3人,按月发放1050元生活补助。建成果园中心敬老院“助老食堂”和岗南、王白村乡里中心、邻里中心,通过助餐服务、文娱活动等切实解决“一老一小”生活难题。
三是公共服务优化提质,群众生活更具品质。教育领域新建中心小学教学楼2栋,新增学位600个,累计投入50余万元,慰问优秀教师380余名,联合爱心企业为60余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9.2万元,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文化方面打造王白文化广场、赵岗百柳诗广场等阵地,举办文艺活动120余场,参与群众1200余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政务服务推行“一站式”办结,建立“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和“全程代理+”模式,五年累计办理服务事项12268件,处理12345热线工单426件,满意度92%;大力推广线上办理,梳理发布28项高频事项标准化指南,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架起了服务群众的“暖心桥”。
问题2:上港乡在“十四五”期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四五”期间,上港乡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总体目标,坚持规划引领、精准施策、产业驱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筑牢振兴根基。上港乡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构建“监测+帮扶+保障”全链条机制。五年累计排查农户1.2万户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72户271人。政策保障全面有力,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实施“雨露计划”资助困难学生444人次、发放补贴资金361.7万元,落实脱贫户、监测户医保政策,办理慢病卡1045张,困难群体参保率达到100%,落实危房改造政策,691户低收入群体住房、饮水安全得到有效。在就业帮扶方面,开发公益岗620余个,开展技能培训20余次,全乡524名脱贫劳动力全部就业。实施农业产业项目,带动脱贫户监测户人均增收2100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41个,总投资1939万元,新建道路7146米,新建下水道2600米,新打机井13眼,实施集体经济项目4个,项目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5万元,实施光伏发电项目5个,每个项目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乡村振兴的基础不断巩固。
二是做强特色产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上港乡在抗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基础上,坚持打响“洋葱之乡”品牌,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带动群众抱团连片发展。十四五期间,全乡洋葱种植面积从7200亩扩至1.35万亩,年产量超1.6亿斤,总产值6600万元,带动种植户、务工群众超过3000户,让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实实在在受益。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临近县工业园区优势,发展粮食收购、蔬菜初加工、艾产业深加工等产业,培育了博大粮油、艾药堂、新野豫菜园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艾产品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业潜能得到释放,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持续开展“六清”整治“六乱”,拆除危旧房屋、残垣断壁128处,突出重点整治,实施刁河、湍河护坡工作3千米,清淤疏浚运粮河河道2800米,拆除乱搭乱建4处,拆掉围挡100米,新建污水管网6300米;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317户,乡干道沿线安装氛围灯2000余盏,岗南低碳环保村,全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在岗北、王白等村建设文化广场4处,新建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新时代文明展馆3处。加强“一约四会”建设,开展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等乡风文明主题活动,开展“清明文明祭扫”“关爱老人”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40余次,尊老敬老、和睦邻里蔚然成风。
问题3:上港乡在“十四五”期间,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答:“十四五”期间,上港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为驱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平安法治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织密治安防控网,守护万家平安。上港乡依托“综治中心+网格”模式,把全乡划分为168个网格,配齐专兼职网格员,实时掌握社情民意,五年间通过网格排查化解道路修缮、灌溉用水等民生类风险隐患210件。同时,发挥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健全多元化解机制,累计调解矛盾纠纷887起,化解成功率超95%。比如岗北村曾有一起宅基地纠纷,网格员发现后,联合村调委会及时介入,3天就达成调解协议,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此外,我们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开展宣传230余次、发资料5万余份,同时,我们安装了170多台“雪亮工程”高清摄像头,构建了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治安环境更平稳。
二是拧紧生产生活“安全阀”,严控风险隐患。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五年开展安全检查125次,排查并完成隐患整改320处,对企业、学校、商超等重点场所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实现了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物资储备,组织消防疏散、防汛实战演练6次,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有突发情况,我们能第一时间响应,像2024年7月刁河汛期,我们通过提前预警、及时转移安置,保障了刁河沿岸群众安全,切实守住了安全底线。
三是培育文明乡风,共建和谐家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开展宣传560余场次、发资料1.38万余份,让法律知识走进人心。积极探索“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健全村规民约和“一约四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引导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比如赵岗村通过村民议事会确定文化广场改造方案,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