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今日新野 > 县直之窗

新野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场)

来源: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作者:袁晶晶 时间:2025-09-17

9月17日,我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场。

新野县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场)

发布会现场,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期间发展成就进行通报,并和媒体记者围绕全民健康预防与公共卫生应急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资源优化、重点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沟通说明。

“十四五”以来,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改善卫生健康服务条件,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保障了85万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上护佑百姓健康。聚焦“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三减三健”等一系列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群众健康素养提升至32.28%。组建272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服务人口391986人,有效签约服务覆盖率67.19 %;重点人群签约人数268526人,有效签约服务覆盖率68.5%。县疾控中心高标准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公共卫生科室,确保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床人比达标。新建“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县人民医院建成空中院前急救网络,公共场所等重点部位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61台,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为居民提供就近就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557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5家,一级医院22家,村卫生所(室)412家,诊所、门诊部、医务室117家。全县医疗机构编制床位3067张,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2张,执业(助理)医师1836人、护士2068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3.1,每千人注册护士数3.5。基层医疗机构平均药物品种数量达到380种(不含中药饮片),药品保障供应水平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县卫健系统共实施千万元以上规模项目10个,累计筹措投入资金约10亿元,推动16个医疗单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新增救护车15辆。县人民医院成为三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成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13家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其中6家达到国家优质服务能力推荐标准。上庄乡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上庄乡卫生院获批河南省县域医疗次中心,辐射上庄、樊集、歪子、王集等四个乡镇。乡镇卫生院建设国家级胸痛、卒中救治单元5个、省级示范中医馆4个。6家乡镇卫生院重新开展外科手术,让老百姓看病就医在家门口就能够解决问题。

坚持围绕重点人群,优化健康医疗服务。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实施老年心理关爱专项行动,完成《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开发更多切实有效的关爱措施,开展“健康敲门行动”,为513名失能老年人提供了至少每年1次的免费上门健康服务指导。推动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老年医学科或老年健康服务专区,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0家。引导县医院、县中医院、县二院、县卫校积极创建全省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


问题1:市委、市政府在我县召开全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场会推广经验,我县重点做了哪些方面?

答:近年来,我县以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系统观念,聚焦重点,优化板块,协同推进,持续深化,狠抓落实,着力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县乡村一体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全面形成,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顶层部署,健全完善医改体制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深化医改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党政“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县委常委会、深改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等定期部署推动,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格局。一名常委副县长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建立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高效联动、系统推进。

二是数字赋能,深化信息化医共体建设。建成以全民健康信息为基础,包括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四个数据库的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纽带、上联国家、省市、下联乡村的六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建成全县医疗服务15分钟救治圈,实现“发现即干预、呼叫即接诊、上车即入院”。将24.7万户60.4万人健康档案采集到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全县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都可实时访问居民健康信息。累计完成远程影像10.14万例,远程心电11.79万例,区域检验4052例,区域病理会诊3098例,远程专家会诊1876例,消毒供应1204件,大型医疗设备共享8491余例。

三是城乡一体,深化融合发展提升质效。县医共体实施驻扎式、巡回式帮扶,累计下沉专家368余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3800人次,开展适宜技术95项。依托健康180项目,开展各类医疗服务30.63万人,各类远程诊疗预约6718人次,完成5078人次,居全国领先位置。

问题2:近年来,县卫健系统实施了“从少跑腿、优流程,到提质量、强能力”的便民服务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怀,也彰显了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革新解决现实问题的决心与能力。医疗机构是如何把这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的?

答::看病就医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最大的民生。推行便民就医28项举措,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推进民生领域改革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

一是引进优质资源。2024年,在全市首创医共体牵头医院外请会诊(手术)专家专项资金政策,自筹2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付外请专家会诊(手术)费用。累计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学术骨干100余人,转化常规新技术、新项目用于临床80余项,开展各类限制类医疗技术19项。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建“国家标准化胸部微创诊疗中心”,引进先进技术和王俊院士专家团队,免费进行肺结节筛查3000余人次,开展手术25例,会诊800余人次,减轻群众负担120余万元。签约北京安贞医院李温斌专家团队,心脏冠脉搭桥术、瓣膜置换术填补新野空白,在全市成功实施县级首例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植入术。

二是实施多学科会诊。各医疗机构通过定期开展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多学科讨论,凝聚各学科专业领域知识精华,提升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以多学科协同的“合力”,破解诊疗难题,筑牢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如今,多学科会诊的身影已遍布新野县人民医院的骨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影像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多个科室。从常见病的复杂并发症,到罕见病的诊疗救治;从急诊抢救的“生死时速”,到慢病的全周期管理,多学科会诊模式正以稳步运行的姿态,将多学科的专业力量拧成“一股绳”。

三是深化优质服务。各医疗机构持续优化就医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注重人文关怀,打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医护人员以热情、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县医共体建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CT、心电、病历等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2025年3月31日起,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收取门诊预交金,并全面清查门诊预交金账户,确保2025年11月30日前完成存量门诊预交金的资金清算、退款工作。患者在诊室即可完成人脸识别结算,无需再往返于缴费窗口,就医效率大幅提升,切实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正在收获成效。群众就医更加便捷了,比如看病过程中手续烦琐、来回奔波和挂号缴费、检查检验等候时间长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就医过程更加高效了,以病区结算为例,患者能平均节省35分钟。医疗服务更优质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医疗服务半径不断扩展,群众就医成本节省的同时就医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不仅如此,医患关系也更和谐了。过去病人追着医生跑、一人住院全家忙,现在会诊转诊一站式、门诊住院服务一站式,打开了医患关系的“心结”,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总之,群众需求是导向,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完善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整改提升,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和供给量,保障服务质量,奋力打造便民就医“新野名片”。

问题3:“十四五”以来,我县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一是中医药文化和服务深度融合。全县建立起以县中医院为主体、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为支撑、15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为基础、1个民营中医机构为补充的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景仁堂医院分别建立治未病中心、仲景苑、标准化灸疗馆,全县15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有“中医馆”或“仲景苑”、中药房,中药饮片均在320种以上,能提供针刺、灸类、拔罐、刮痧、推拿、敷贴、熏洗、骨伤等多类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二是中医药文化传承持续推进。深化“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签约60.2万人,重点覆盖“一老一小一残”及慢性病患者。组织专家走进乡村、社区、校园,普及健康知识,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挖掘民间名方验方,两项绝技入围南阳市“杏林寻宝”工程。成立中医药研究会,出版《新野县中医药志》《医圣故里医疗经验精选》,填补县域中医药文化研究空白。今年四月份,我们积极参与新野县春季赏花旅游季活动,在景区组织中医药文化展示活动,免费为万余名群众提供了健康咨询服务和针灸、拔罐等20余项中医特色治疗服务。来自宛城区的曹大姐,以前对中医半信半疑,亲身体验后才知道中医的厉害。主动与樊集乡卫生院的主任中医师、院长谷胜涛相互加了微信,准备定期到医院找谷医师治疗膝盖疼痛。

三是培训壮大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材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宣传发动和典型示范,引导广大种植户转变观念,全县种植艾草、半夏、丹参、药菊、金银花、皂角等中药材总面积达到20000亩以上;做大做强中药材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材加工业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高道地中药材供应能力,中医药种植、加工产业年产值达到1.1亿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